长效玻尿酸

玻尿酸分子其实是由一种双糖分子重复链接组成的一条长链!(长效玻尿酸)

而这个链是可长可短并不固定的 ,所以玻尿酸的分子量也是可大可小,不固定的!!!(长效玻尿酸)

所以,你告诉我玻尿酸的大小分子是几个意思?

事实是,任何一种玻尿酸产品里都是大分子和小分子并存的!如果非要讲个分子量,那也是指的平均分子量!(相对来说,平均分子量大的更能耐受降解,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吸水性能也更强)。

不过,即便是平均分子量也只能针对游离玻尿酸来说!(啥是游离玻尿酸?就是未被交联过的,化妆品里加的,水光针里用的都是这种!)

如果是交联型的玻尿酸(也就是这道题里讨论的注射塑形用的玻尿酸),它们的分子量连平均都没法平均了,因为它们是若干个长短不一的玻尿酸链交联在一起的结果!(长效玻尿酸)

所以,在交联型玻尿酸的世界里,真正的专业人士关注的根本不是分子量(因为看分子量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而是玻尿酸的颗粒大小,普通消费者和各位答主讲的所谓大小分子实际上就是指的玻尿酸的颗粒大小!!!而并非真正的分子量!!!

what?!玻尿酸不是凝胶状的吗?怎么还有颗粒??(长效玻尿酸)

交联型玻尿酸本身确实是凝胶状的,但是由于交联技术的不同,所制成的凝胶性质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种是需要再次加工成颗粒状才能用于注射的,比如瑞蓝、伊婉、润百颜等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玻尿酸产品都属于这种类型,大家平时所说的分子大小,专家们所说的颗粒大小,其实都是指的这种颗粒型的玻尿酸~

那么,颗粒大小对于实际使用有什么影响呢?

在原材料、交联度、生产技术等等都一样的情况下(实际不可能都一样),颗粒越大的,手感会相对越硬,塑形效果越好,支撑性也越好,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也越长,但是注射时所需用的针头也越粗,当然相对来说疼痛度也会大一些。(长效玻尿酸)

因此,一般较大颗粒的适合较深层次的注射,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分子玻尿酸”,较小颗粒的适合较浅层次或者精细部位的注射(比如嘴唇、卧蚕和泪沟),这是所谓的“中分子或小分子”。

PS:这个颗粒大小的标准并没有准确的定义,都是各个厂家出于宣传需要包装出来的概念,所以大家不需要对此太较真~最终的效果好坏,其实主要是看医生的水平!

目前我们在美容医院里最常用到的都是中等大小的(也就是大家嘴里讲的中分子),一般就是粒径300-500微米之间的,因为这样的相对来说市场需求更广,进可深层注射,退可精细注射~

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现在也有一些品牌开始打细分市场的概念,推出一些更适合用于深层注射的大颗粒产品(比如伊婉的V型,紫色包装的),或者更适合于精细部位填充的小颗粒产品(这个貌似国内还没有相应的产品,以后碰到了再跟大家分享)。

(长效玻尿酸)

其实决定玻尿酸品质的有好多参数,而颗粒大小是其中最最不重要的一项~只不过,由于描述起来更简单,就成了各大商家科普顾客的拿手好戏~实际上对你的选购决策屁用没有,还不如关注下价格呢!(长效玻尿酸)

来,一块给大家八出来:

1.交联度

啥是交联度?顾名思义:玻尿酸的交联程度。

它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弹性、硬度和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交联度越大,注射后体内存留的时间就越长,凝胶的弹性和硬度也越大,越不容易出现术后位移的问题

PS:啥叫术后位移呢?比如很多人做玻尿酸隆鼻前总是会担心玻尿酸的逐渐移位而导致阿凡达现象,这个就牵扯到玻尿酸的弹性和硬度的问题。

但是,交联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交联度越高通过针头排出时的注射推挤力也会越大,相对来说疼痛感也会更强。

另外,如果交联度过高的话,玻尿酸的化学结构改变的比例过大,会降低凝胶中水的含量,还可能会影响它的生物相容性而引起某些不良反应。

并且,同样的交联技术下,交联度越高的,需要的交联剂也会越多。交联剂是有微毒的,代谢也非常缓慢,所以交联剂的含量是越少越好的。

所以,其实目前玻尿酸品质最重要的竞争点跟什么颗粒大小,大分子小分子这种概念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是如何用更少的交联剂实现更高的交联度,达到一个更加持久稳固的塑形目的!

整体上说,这个品质与价格成正比,欧美货比国货和韩货要好~讲真?某些韩货真的是性价比极低~但国人就信进口啊,就觉得韩国人很会整容,所以这玩意也应该很好,没办法~人傻钱多速来的典型~

那咋判断一款玻尿酸的交联度呢?

这个没有确切数据,因为报批的时候国家没有要求厂家给出这个数据。一般情况就是,质地越硬,塑形性越好的,交联度越高~(请注意,只是说一般情况,别抬杠)(长效玻尿酸)

2.渗透压

理论上说,玻尿酸制剂的渗透压和人体皮肤组织完全相同的话就不会产生吸水膨胀的问题,但现实中,多多少少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再加上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所以大家总是会看到刚注射完玻尿酸的几天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点吸水膨胀的问题。

总体上说,生产技术越好的产品,相对来说,吸水膨胀的问题也就更小一些。更容易做到所见即所得~

如何判断?

这个也没有直接的数据给大家参考,只能是看医生的人肉反馈——注射后肿胀程度较轻的一般渗透压控制的好一些。

3.交联游离比

这个指的就是双相型玻尿酸产品里游离玻尿酸和交联玻尿酸之间的比例。

游离玻尿酸含量高的话,前期吸收的会比较快(因为游离玻尿酸在体内的降解时间不超过72个小时)。

当然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不含游离型玻尿酸的产品,比如乔雅登。(长效玻尿酸)

如何判断?

这个是食药监网站上都有公开数据~直接看数据咯

4.玻尿酸浓度

在大多数的玻尿酸成品中,成分并不全是玻尿酸,为了应用需要,里面还会添加一部分缓冲液。所以,玻尿酸的浓度也是一项指标,因为浓度越高的,维持时间越久。但各家产品玻尿酸浓度的大小受到其生产技术的限制(尤其是交联技术),并不是谁想做多高就能做多高的,一般来说,浓度越高的相对来说技术越好。(长效玻尿酸)

如何判断?

这个也是每个厂家必须报备的,食药监的网站上随便看。(长效玻尿酸)

Schedule Your Comlimentary Consultation